熱軋與冷軋的區別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,雖然都是軋制品,但區別和用途是很大的,今天我們就來區分一下熱軋與冷軋的區別。

熱軋板硬度低,加工容易,延展性能好。
冷軋板硬度高,加工相對困難些,但是不易變形,強度較高。
熱軋板強度相對較低,表面質量差點,但塑性好,一般為中厚板,冷軋板:強度高、硬度高表面光潔度高,一般為薄板,可以作為沖壓用板。熱軋鋼板,機械性能遠不及冷加工,也次于鍛造加工,但有較好的韌性和延展性。
冷軋鋼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,韌性低,但能達到較好的屈強比,用來冷彎彈簧片等零件,同時由于屈服點較靠近抗拉強度,所以使用過程中對危險沒有預見性,在載荷超過許用載荷時容易發生事故。
或者從定義上來說,鋼錠或鋼坯在常溫下很難變形,不易加工,一般加熱到1100—1250℃進行軋制,這種軋制工藝叫熱軋。但是因為在高溫下鋼的表面容易生成氧化鐵皮,使熱軋鋼材表面粗糙,尺寸波動較大,所以要求表面光潔、尺寸精確、力學性能好的鋼材,以熱軋半成品或成品為原料再用冷軋方法生產。
在常溫下軋制,一般理解為冷軋,從金屬學的觀點看,冷軋與熱軋的界限應以再結晶溫度來區分。即低于再結晶溫度的軋制為冷軋,高于再結晶溫度的軋制為熱軋。鋼的再結晶溫度為450—600℃。
從特性方面講:熱軋軋件的溫度高,因此變形抗力小,可以實現大的變形量。以鋼板的軋制為例,一般連鑄坯厚度在230mm左右,而經過粗軋和精軋,最終厚度為1—20mm。同時,由于鋼板的寬厚比小,尺寸精度要求相對低,不容易出現板形問題,以控制凸度為主。對于組織有要求的,一般通過控軋控冷來實現,即控制精軋的開軋溫度、終軋溫度和卷曲溫度來控制帶鋼的微觀組織和機械性能。
冷軋一般在開軋前是沒有加熱工序的。但是,由于帶鋼厚度小,很容易出現板形問題。而且,冷軋后為成品,因此,為了控制帶鋼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,采用了很多很繁瑣的工藝。冷軋的生產線長,設備多,工藝復雜。而且,軋輥和帶鋼的溫度也是其中一項比較重要的控制指標。冷軋產品和熱軋產品薄板行來來說,是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的區別。